中北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建设与评估工作的意见
校教[2005]23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社会及科技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机。未来五年是我校专业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使我校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学科水平是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师资素质的综合体现,能否在今后五年内把我校建成“山西一流、全国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取决于学科专业能否接近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此,必须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个关键,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办学优势,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稳步、快速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我校决定开展专业建设的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大专业建设与监控的力度,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1.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更多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根据学校的定位及发展规划,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增强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
3.保持军工特色,服务地方经济。重点建设优势军工专业和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紧密、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民用学科专业,创建我校的品牌专业,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4.改造老专业,拓宽学科基础和专业口径。以具有博士授权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覆盖的本科专业为基础,建设我校的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
5.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及自我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校、学院两级的积极性,通过评估与建设,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1.用5年时间(2004-2008年),通过评估与建设,使我校现有本科专业全部达到合格专业标准,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基础平台。
2.今后5年,每年建设3-4个校级品牌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到2008年,建成15-20个校级品牌专业,5-10个省级品牌专业,提升我校办学的实力与知名度。
(三)专业建设与评估办法
1.评估对象与评估等级
我校所有专业都要进行水平评估。评估等级分校品牌专业、合格专业和不合格专业。
2.评估办法
(1)各专业必须在5年内申请合格评估。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何时申请。评估合格的专业可申请校级品牌专业评估。条件好的专业可直接申请校级品牌专业评估。
(2)申请合格专业评估或品牌专业评估的,专业所在学院组成院评估机构,按“中北大学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提交教务处。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亦可适当聘请院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通过自评的专业进行抽检。在抽检时,专业建设责任教师需作30分钟的现场答辩,然后校评委按“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并进行结论分析,最后报校学术委员会。
(3)现有本科专业,5年内没有申请合格评估或经评估不合格的,暂将停其招生,直至评估合格为止。
(4)对办学条件退化、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经有关专家及校学术委员会讨论表决后予以撤销或合并。
(5)新专业在招生后的第三学年,进行诊断性评估,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首届毕业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左右进行合格评估,并填写“申请学士学位点专业简况表”和专业建设总结,为迎接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点的评估做好准备。
(6)专业评估每年都要进行,对一个专业原则上每5年进行一次。
3.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共包括8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其中有14个为重要项目),37个主要观测点。(见附件:《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
4.专业建设办法
各学院、各专业要对照《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摸清专业现状,找出优势与差距,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对于一级指标中的“师资队伍”,由各专业建设组提出师资建设规划,报人事处师资科。人事处师资科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二级指标中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一项,各专业建设组根据评估体系要求,结合实验室年度建设规划,报教务处实验设备科,学校统筹安排。
其它各项由各学院及专业建设组自行建设。
(四)专业建设配套政策及奖励办法
1.被评为中北大学“品牌专业”的,学校奖励5万元。其中,首次发放50%,另50%分5年,根据年度检查结果,逐年发放。并在经费上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努力争取使之成为山西省的品牌专业。在招生规模上优先保证。
2.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的,学校奖励10万元。其中,首次发放50%,另50%分5年,根据年度检查结果,逐年发放。在招生规模上优先保证,学费提高30%。
3.专业建设工作作为学校部考核和专业建设责任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
院教字[2004]4号
二○○四年三月十日制定
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修订
附件:《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见中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手册
附件: 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
(修订稿)
一、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办专业指导思想 专业目标定位
*专业办学思路
2.师资队伍 *队伍数量及结构
主讲教师
3.科学研究 *科研水平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4.教学设施与利用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图书资料
实习基地
5.教学建设与改革 *培养方案
*课程
*实践教学
6.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学风
7.教学效果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
体育
*生源与就业
8、专业特色
注:*为重要项目
二、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结论标准
评估结论分为品牌、合格、不合格三种,其标准如下:
品牌:A≥15,C≤3(其中重要项目A≥10,C≤1),D=0,有专业特色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不合格:达不到合格标准的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20项(其中重要项目14项)。二级指标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三、中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的有关说明
1.本方案制定的目的是促进全校加强专业建设,创建品牌专业,提高教学质量。
2.本方案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反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3.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根据分类指导原则,部分指标对不同科类的专业有特殊要求的,可另加说明。
四、中北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
观测点
|
权重
|
等级标准
|
内涵说明
|
|
A
|
C
|
|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
专业目标定位
|
专业的定位与规划
|
1.0
|
定位准确,发展规划落实
|
定位基本准确,有发展规划
|
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在一定时期专业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
|
|
专业办学思路
|
教育
思想
观念
|
0.5
|
有时代特征,质量意识强,办学思路有特色
|
注重教育观念学习研究、有质量意识,办学思路符合实际
|
1.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
2.遵循教育规律,在观念、制度、工作中有创新。
|
|
|
|
教学
地位
|
0.5
|
正确处理教学与其它工作的关系,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重视本科教学
|
重视本科教学,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其它工作的关系,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
|
|
师
资
队
伍
|
队
伍
数
量
及
结
构
|
队伍数
量满足
教学、
科研需要程度
|
0.3
|
除公共基础课教师之外,专业教师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师生比不能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
|
除公共基础课教师之外,理、工类专业教师数≥25人,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师数≥15人
|
1.公共基础课指军训、英语、体育、政治\非数学专业的数学类课,非物理专业的物理课;
2.本专业教师数=c1/m1+c2/m2+cn/mn+专业课教师数。其中c1、c2、…cn为讲授多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数;m1、m2、…mn为开设对应专业基础课的专业数。
3.结构指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结构情况(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
4.发展趋势指有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学术梯队,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团队精神好。
|
|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
0.4
|
队伍稳定,结构合理,
发展趋势良好
|
结构基本合理,发展有潜力
|
|
队伍数量及
结构
|
青年教师中有博硕士学位
比例
|
0.3
|
博士学位比例≥30%
硕士学位比例≥90%
(或博士学位教师占本专业全体教师比例≥10%)
|
硕士学位比例≥30%
|
青年教师指35岁以下(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师,研究生学位指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
|
主
讲
教
师
|
主讲教师资格
|
0.5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等于100%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80%
|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具有硕士或讲师职务,新
|
|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
0.5
|
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
|
95%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一门课
|
教师要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
|
四、中北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续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权重
|
等级标准
|
内涵说明
|
A
|
C
|
科
学
研
究
|
科
研
水
平
|
获
奖
成
果
|
0.3
|
近三年内有获国家奖或省级二等奖、教育部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
|
近四年内有省级以上获奖项目
|
国家奖指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省级奖指省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部级奖指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
|
科
研
经
费
|
0.3
|
年度国家项目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20%
理、工类专业:
教 授:3-5万元
副教授:0.5-1万元人文社科类专业:
教 授:1万元
副教授:0.3万元
|
有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教师参加科研比例达30%以上
|
1.国家项目指以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规划办公室及相关部委,经过严格评审而获得的项目。
2.科研经费按近三年来每年本专业教师争取的科研经费总额计算。
3.教授、副教授的科研经费按每年的人均数计算。
|
论
文
著
作
|
0.3
|
理工科专业类近三年发表本专业SCI收录论文多篇:其中有本学科三篇以上影响因子高的论文;或近三年高级职称教师发表本专业EI收录的论文人均一篇
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类近三年发表在本专业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其中有三篇以上本学科国内最权威刊物的论文
|
发表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核心期刊的论文
|
只计算第一作者单位是本校的论文或论著
|
专
利
|
0.1
|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有发明专利≥2
|
有实用型专利
|
对人文社科类专业不要求。权重加在科研经费上
|
对
社会经济发展
贡献
|
效
益
|
1.0
|
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效益显著
|
有一定效益
|
理、工类专业的效益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效益主要指社会效益,个别专业也包括经济效益。
|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
教
学
过
程
|
1.0
|
有制度且效果显著
|
有制度有效果
|
效果必须体现在教学内容或主要教学环节当中,引导本科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学术观点,追踪学科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
四、中北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续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权重
|
等级标准
|
内涵说明
|
|
A
|
C
|
|
教学设施与利用
|
实
验
室
及
仪
器
设
备
|
实验
室面
积以
及可
利用
的仪
器状
况
|
1.0
|
面积达到有关规定,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
|
面积达到有关规定,能满足教学要求。理工类专业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可利用)值≥5000元。
|
有关面积的规定见附表,1、计算生均面积的学生数指各类学生的总数量:折算办法为:普通本专科生(含双学位)为1,研究生为2,留学生为3 ,进修生(一年以上)为1,成人脱产生为1,函授生为0.2,夜大生为0.5。
生均实验室面积=专业课实验室面积/本专业当量学生数+专业基础课实验室面积/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的所有专业当量学生数。
计算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专业课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本专业的本、专科学生数+专业基础课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开设专业基础实验的所有专业本、专科学生数。
|
|
图
书
资
料
|
院资料室和校图书馆
|
1.0
|
资料室与图书馆联网,且计算机网络利用好。本专业国内外图书资料拥有的种类、数量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
资料室与校图书馆拥有本专业图书,资料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
图书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光盘、声像、电子版资料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
|
实习
基地
|
校内外实习基地状况
|
1.0
|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
实习基地较完善,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
|
|
教学建设与改革(续)
|
培
养
方
案
|
教学
计划
与
教学
大纲
|
1.0
|
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科学,能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执行情况好。
|
注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建设,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科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体系较完整,执行情况较好
|
|
|
课
程
|
教学
内容
与
课程
体系
改革
|
0.3
|
有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阶段目标与配套措施,执行良好,成效显著。承担有省部级以上本专业教学研究课题,有获省级二等奖以上的优秀教学成果。
|
有思路、计划和措施,也有一定成效
|
获奖成果指最近两届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期间内的获奖成果,包括精品课程。
|
|
|
四、中北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续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观测点
|
权重
|
等级标准
|
内涵说明
|
A
|
C
|
教
学
建
设
与
改
革
|
课程
|
教材
选择
与
建设
成效
|
0.3
|
积极引进先进的、适用的教材;有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有一定数量获省、部级以上奖教材
|
积极选择符合本专业实际的先进教材;有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
|
获奖教材指最近两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改革
|
0.3
|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必修课要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化环境建设有成效,教学效果较好
|
注意改革,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一定使用面
|
1.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2.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原版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
双语
教学
|
0.1
|
≥8%
|
有
|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0.4
|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完善,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要求90%。
|
1.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知识的实验。
2.实验室开放包括实验室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
|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及效果
|
0.3
|
≥80%,效果好
|
有一定数量
|
实验室开放
|
0.3
|
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
有开放
|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续)
|
质
量
控
制
|
执行
学校
教学
规章
制度
的情况
|
0.3
|
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学生行为,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执行严格,认真,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积极性。
|
执行严格,认真
|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
执行学校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情况
|
0.4
|
按照学校制定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完善的实施细则,执行严格
|
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且执行严格
|
教学检查与
评估
|
0.3
|
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成效显著
|
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
四、中北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续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
观测点
|
权重
|
等级标准
|
内涵说明
|
A
|
C
|
|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
学
风
|
教师风范
|
0.5
|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教师注重师德修养,教学质量高
|
能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
参看平时对教师的各种评教结果。专家现场听课评估,教师授课质量及毕业环节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指导水平等。
|
学习风气
|
0.5
|
有符合实际的学风建设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
|
有学风建设措施
|
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为学生总数一半左右可视为“人数多”。
|
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好
|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
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人数多、效果好
|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能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
|
教
学
效
果
|
基本理论与
基本技能
|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包含外语交流能力)的实际水平
|
0.7
|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
|
符合国家规定的本科学历学位教育的学业标准
|
考察办法:在学校积极进行考试改革或实现考试“三严”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在可比效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专家组调查中学生的成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0.3
|
有一定数量获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奖的科技文化作品
|
有一定数量学生自制或自编的科技文化作品
|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
选题性质、难度、数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
0.5
|
结合实际,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
能贴近实际,基本符合的培养目标要求
|
|
论文或设计质量
|
0.5
|
质量好
|
论文或设计规范,质量合格
|
思想道德修养
|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的水平
|
1.0
|
比较高
|
符合要求
|
体
育
|
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合格率
|
1.0
|
≥97%
|
95%-96%
|
|
生源
与
就业
|
录取分数线及一次性就业率
|
1.0
|
录取分数线高,生源好;一次性就业率比同类学校、同类专业高
|
一次性就业率达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平均水平
|
|
专业
特色
|
特色指在长期办专业的过程中,经过实践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其它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在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要有一定稳定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